全国服务热线:400-123-4567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400-123-4567

节半岛APP体育能环保的建议精选(九篇)

作者:admin时间:2024-04-23 15:09:41 次浏览

信息摘要: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水资源供需矛盾尤其突出 。据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 /4, 居世界的 110 位, 被列为全球 13 个贫水国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口又涌进城市, 居住建筑用水迅速增长, 使得建筑节水节能问题不容忽视, 水资源的日渐短缺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 节水已成为函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居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水资源供需矛盾尤其突出 。据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 /4, 居世界的 110 位, 被列为全球 13 个贫水国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口又涌进城市, 居住建筑用水迅速增长, 使得建筑节水节能问题不容忽视, 水资源的日渐短缺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 节水已成为函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居住建筑中采用节水节能技术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城市给水管网的余压,一般可以满足建筑低层的用水压力,应充分利用这部分水头。 有的工程因为修建贮水池,而放弃使用市政管网的可资用压力,这是能源的浪费,不可取 。最好是建筑下部几层采用市政余压供水,上部进行二次加压,上下分区供水,两个分区之间设置联络管,当市政管网停水时,可由屋顶水箱供水。

  (1)常用建筑给水管材主要是金属管、 塑料管和复合管等。 传统的管道系统多采用金属管材,二次污染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使终端的饮用水质量难以保障。 由于金属管材易生锈、 易腐蚀、 易渗漏 、易结垢,可以说是金属管的四大致命弱点。 一旦镀锌钢管里的铁与空气中或水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管道里外都会生锈,并滋生各种微生物,污染管道中的自来水 。近十多年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先后立法或建立行业规章禁止使用镀锌钢管作为饮水输送管,并提出全面使用以塑料管为主体的不生锈、 无腐蚀 、无渗漏 、无结垢的优质绿色管材,从根本上解决自来水管道系统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2) GB 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中关于排水管材选用上提到:建筑内部排水管道应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及管件或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 。当排水温度大于40℃ 时,应采用金属排水管。

  因此,建筑内部排水管道常用的管材为塑料管和柔性接口的排水铸铁管两大类 UPVC管比铸铁管外表美观,价格便宜,但噪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较高环境要求建筑上的推广使用 。如果只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方面考虑, UPVC排水管是首选管材。 而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应首先考虑采用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冷水,未产生应有的使用效益,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小乃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

  在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虽对给水配件和人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但这只是从防止因给水配件承压过高而导致损坏的角度来考虑,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的角度考虑,因此压力要求过于宽松,对限制超压出流基本没有起作用。如果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一方面的话会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所以应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3.5条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而卫生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压宜为0.20~0.30MPa,大部分处于超压出流。根据有关数据研究,当配水点处静水压力大于0.35MPa 时,水龙头流出水量明显上升。建议高层分区给水系统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大于 0.35MPa 时,采取减压措施。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倡建设绿色生态型小区成为住宅建设的新方向。小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后的雨水与水景循环水一同进入雨水处理系统,雨水处理系统采用较先进的MBR,即膜法生物处理系统,就是将生物降解作用与膜的高效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收集的雨水将用于小区的水景、冲洗汽车、绿化喷灌等。

  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和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建筑机械设备的强劲需求。我国建筑机械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一个拥有20多类产品、1000多亿元年产值的行业,在世界建筑机械市场也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建筑机械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建筑机械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污染物以及施工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对环境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荷,而我国企业目前还没有彻底摆脱高能耗、低效益、重污染、粗放式的传统模式。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达国家建筑机械已经进入微电子和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在节能与环保、安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可视化技术、人机工程、故障诊断与监控系统、机群作业信息和控制等方面开始大量应用,并相应出台了技术标准。我国的环保和节能建筑机械起步较晚,尚缺乏相应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有关环境、安全、人机等方面的指标过低,阻碍了我国绿色建筑机械的发展。建筑机械的产品设计与制造应考虑适应环境生态发展的要求,开发研制环保、节能型产品是今后建筑机械的发展趋势。

  当前建筑机械设计以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操作与控制更加科学化化为目标,是育利于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的各种现代技术的集成。建筑机械的开发设计应该集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和回收等诸多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负荷以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达到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环保节能产品的产生要依赖于相关的技术,最主要的是选择环保材料、采用绿色设计、进行无污染、无公害化制造、生产和使用。

  材料是构成机械产品的基础,对机械设备的性能、价格、特点及环境属性有直接的重要影响。建筑机械由多种材料构成,选择节能环保材料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节能环保特性和功能特性。应考虑材料本身性能的先进性,尽量采用不加涂镀的材料及易回收、可再生、可分解或降解的材料。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总量,降低材料的种类,尤其对环境和人类有危害作用的材料,昂贵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应尽量少用、不用或代用。采用低环境负荷材料,使材料与环境协调相容,选择易加工、低毒、低害、污染小、无毒的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材料和工作介质。如在仪表、散热器及蓄能电池等配套件的生产中,尽可能减少铅的使用量:选用低碳马氏体钢、非调质钢代替调质钢结构构件采用性能好的钢材,可达到节约材料、提高性能豹目的,如起重机臂架和变幅小车采用高强度钢,既降低自重又提高了起重性能。混凝土机械用的合金铸铁可用高强尼龙替代,不仅延长了使用寿命,还可减少噪声。

  发动机是建筑机械所有系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部件,应使用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高效率的环保型发动机或配置废气净化、再循环等装置,大大降低对环境的负荷。随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特别是随着装载机等建筑机械产品在市政建设中的使用量不断加大,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烟度、噪声等指标的限制愈来愈严格,建筑机械产品有必要按照行业新的环保标准使用环保型发动机。

  在设计中应简化产品结构,对产品的组成类型进行分析计算,减少零件和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合理利用结构,用附设少量零件的方法实现多功能、多用途的目标,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可拆卸性和再循环利用性,并对零部件分类,如设备中不同种类、类型的材料可用不同颜色相区分,确定可再循环利用的比率,尽量使报废件处理简单、费用低和污染小,零部件解体方便、破碎容易、能焚烧处理或可作为燃料回收。对可回收的零部件进行拆卸和清洗并加以必要的修复,使零部件的尺寸和性能得以恢复和重新利用。

  世界已公认节能是继煤炭、石油、水能、核能之后的第五种能源,而且降低油耗有利于环保。因此在保证主机各项性能参数前提下,尽量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提高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提高各系列产品同类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加强作业机械和管理,减少内部摩擦和机械磨损,延长产品寿命,降低报废量,。还可以减少主机和附属作业装置体积和重量以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消耗,降低产品能耗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应选择洁净的能源,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使之能耗最少。如可采用飞轮、蓄能器及蓄电池等来减少机械在行驶或作业中因变速或制动等而耗费的能量。开发清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清新能源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并可再生使用的特点,开发电动机械、电动执行元件、太阳能电池和新型蓄电池;采用节能技术措施,如开发新型驱动机构,合理确定传动与动力匹配,建立能源回收存储系统,减少泄漏和管路损失,电梯的同步永磁无齿轮曳引机、变频驱动系统或间歌式操作系统都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建筑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代表了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微机控制技术,实现各种工况下的自动判断,达到发动机的最佳功率匹配,减少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并自动诊断机器状况,使机器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控制和操纵的科学性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传统的建筑机械产品一直是外形粗放、笨重的形象,环保型产品更注重外观美学设计,达到机器与环境的和谐,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环境法律体系。提倡“绿色施工”,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把环境保护贯彻到政府各项重大建设项目中,流域开发、区域开发、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宏观决策要有相应的法律基础。公共建筑节能国家标准将实施,建筑机械行业也应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技术平台和评定体系。为了保证立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法案的起草应当立足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强全社会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普及有关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知识、政策和法律,使广犬群众树立良好的环保与节能意识和道德观念。依靠广大企业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发挥群众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只有把法律监督与群众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环境法律的实施。

  实现节能环保目标还要经济激励和限制相结合。由于传统的建筑机械产品适合于落后的施工方法,单从市场价格上看仍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使用单位在购买设备时通常更注意价格,忽视产品的节能性和环保性。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限期淘汰不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的产品,从产业政策加以引导,经济激励和限制相结合。有效的税收制度是推动环保与节能的基本措施,用经济的杠杆促使环保与节能技术产品的发展。建设并完善节能环保机械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公共技术服务的瓶颈,产生人才集聚、技术集聚、产业集聚的“磁场效应”,形成较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

  建筑机械的节能要符合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推广建筑机械的节能环保,才能有利于生产绿色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1] 张轶.中外建筑节能情况对比[J]. 节能与环保,2011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从“掩蔽所”向“舒适建筑”的过渡成为一种趋势,建筑室内耗能将急剧增长。纵观我国建筑耗能的构成情况,随着采暖降温区域范围的不断扩大、空调器等设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用于维修室内人工环境的建筑耗能的比例在逐年增长。因此,建筑节能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将现代技术和艺术手段结合起来,节约能源,顺应和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是使室内装饰和相关专业必须认真探讨的新课题。第二届国际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会暨家装精品展示会上,我们见到了不少形形的新型建材和家装材料。这次展会以“节能环保诚信”为主题,来自国际和国内的150家材料商和20家家装公司参加了展会,参展的主要材料有精品厨卫、门窗幕墙、陶瓷地面、墙面饰材、吊顶材料、玻璃饰品、建筑涂料、电气照明、建筑智能等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近千种产品。绿色环保、智能节能的建筑装饰材料,成为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主流。

  据某项调查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目前中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已经达到11.1万人,超额急诊数达430万人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07亿美元。调查表明,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5%的时间在家里。而现代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则比室外高出数倍。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占建筑采暖热耗的1/3以上,其保温与隔热性能尤为重要。在建筑围护结构的门窗、墙体、屋面、地面四大围护部件中,门窗的绝热性能最差(表1),是影响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中要重点做好门窗的节能措施。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住宅的维护结构多为砖混结构,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用于营造室内人工环境设备的能量转化效率的高低是节能成败的关键。采用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具备智能化管理特征的设备十分必要。如人工照明中的低能耗节能灯具;可回收能量的空气调节系统等,都可以达到增效节能的目的。

  照明节能用电应遵循合理、实效的原则,选用适宜的照明控制节能方法以及照明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减少不必要的电能耗费;在照明设计中,根据房间的功能要求和视觉特性,选取合理的照度值,既保证人们视觉所需,又注重电光源的发光效率,同时应避免出现频闪,眩光等不利于视觉健康的现象。在照度要求高的场所少采用一般照明方式,多采用混合照明方式;推广使用高光效、寿命长的光源,如细管径荧光灯等。

  色彩对人的情绪、健康以及消除疲劳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充分利用色彩的心理效应,可以提高室内的舒适度。例如:在炎热夏天的室内环境,采用冷色系的色彩为主,有利于提高舒适度、减小制冷设备的负荷;而在寒冷冬天的室内环境,采用暖色系的色彩为主,同样有利于提高舒适度、减小取暖设备的负荷。

  节水的重点是控制好厨房、卫生间设备的选配与安装,最好安装节水龙头和流量控制阀门,选用节水马桶和节水洗浴器具。一般人认为,使用淋浴比较节水,但从实际运用情况看,安装新型的节能浴缸并与淋浴配合使用,节水效果会更好。在洗漱盆下安装储水装置与坐便器相连,日常洗漱用水就可用来冲马桶,也是一种节约用水;目前一般工程使用的水龙头都是扳把式的,这种水龙头操作起来很难自如地控制流量,因此,可在橱柜和浴柜的龙头下安装流量控制阀门这样就能根据住房的水压合理控制水流,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要尽量缩短热水器与出水口的距离,并要对热水管道进行保温处理。一般有男士的家庭都会安装男用小便器,现在住房卫生间都比较大,新型的男用小便器样式很多,可以根据卫生间的装修风格和档次进行选择。

  装饰照明应该从保证一定的视觉功能角度出发,从最大节能效果出发,根据环境和使用要求,设计出最佳方案,选择经济实用,能达到美观艺术效果的灯具来进行恰到好处的装饰。

  推广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体系,提高公众节能鉴别水平。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是指建筑节能测评单位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建筑物用能效率进行检测、评估,并将反映建筑能耗水平的热性能指标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公示。

  重视建筑物的绝热,减少热量损失。热电联产和集中供暖,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采用高效能生产新工艺为节能开辟了广泛的途径。采用经济手段促进节能。

  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老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实行强制报废措施。开展资助项目,如“二氧化碳减排项目”、“二氧化碳建筑改建项目”,对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

  建立建筑节能评估体系;加强建筑节能基础性工作;做好建筑节能体制机制体系建设;确定节能目标,完善标准,促进建筑节能规范化发展;强化节能监督,建立健全和组织实施推广应用和限用禁用技术管理体制;确立总集成单位,促进节能工作一体化;推广实施节能标识和能源证书制度,符合条件的给予财税信贷优惠;以开发建设商为总集成单位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工作;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针对南北方气候差异,重点是要在节能技术要求和标准制订方面有所差异;针对城市农村建筑形式不同,政府应在强化城市建筑节能达到50%的基础上,工作重心应侧重于对农村建筑节能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公建与住宅分别制定办法,要求政府及事业单位带头节能,提高公共建筑的节能示范效应,对住宅则执行一定比率的节能要求,违者经济处罚;对既有建筑应全面规划,分期分批地实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对新建建筑则需无条件达到节能标准要求,不得违规。

  建筑装饰节能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发达国家经验和实践证明:建筑装饰节能不可能自发地开展,必须首先由政府主导,由国家立法,对建筑装饰节能做出明确的规定。我国现处在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阶段,对建筑装饰节能前景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姚先成.建筑工程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放、许卫华.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主义――未来的建筑设计[J].河南科技,2006.

  [4]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5]杨善勤.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自身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也有了更多的需求,这也对于从事民用建筑设计、施工等工程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难题。随着环保节能的宣传推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不断深入,建筑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满足居民居住环境舒适美观的心理需求,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引进环保节能技术,将环保节能的理念加以推广。

  在环保节能问题逐渐严峻的今天,对于现代的民用建筑,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也有了更多的推广和宣传,建筑师在建筑物的本身设计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能源的节省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考虑。居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满足了自身居住问题的情况下,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居民对于照明设备、空调、冰箱等家电设备更加有所依赖,大量耗能耗电的家电设备不断引进了居民的生活当中,高科技技术引入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满足了居民内心滋长的追求。然而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损耗,也给当前国家的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工作带来更多的困扰,环保节能危机的逼近也危及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在经济和技术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城市化的发展局面越来越壮大,民用建筑中耗能设备也被更加频繁地应用,生态环境的恶化日益突出。

  广大建筑从业人员在民用建筑的环保节能上进行了更多工作,将更多环保节能的技术融入进民用建筑的建设中,对能源和资源的损耗进行了有效地控制,让居民在享受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建筑物本身的环保节能,从而让居民的需求与环境能源问题达到平衡,真正让居民拥有更加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民用建筑与环保节能的科学融合,让建筑师原本的角度开始有所转变,对建筑物本身的存在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考虑,建筑物的建立对环境和社会的作用和效果也有了更多的分析和关注,建筑师本身的责任感也得到了体现。虽然环保节能技术发展至今,材料和产品类型并不多样,然而正是民用建筑和环保节能结合这种方案的提出,让未来的建筑行业拥有了更加辉煌的发展方向,环保节能意识也将在环保节能技术和民用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深入人心。

  随着环保节能意识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民用建筑在原本的建设原则中融入了更多新的要求,以下几点原则是建筑部门在民用建筑中需要考虑到的:

  (1)建设过程中,对于民用建筑的环保节能问题要加以考虑,对建筑物的能源损耗和环境影响要有所分析,科学制定合适的施工设计方案。

  (2)对民用建筑的使用要加以考虑,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给居民带了更多便利。

  (3)在建设过程中,创造更多有效的条件,让人类能够更好地与生态环境进行联系和结合。

  (4)对于建筑物未来的发展趋向,要能够有效地控制,增加建筑物的发展弹性空间。

  (5)将民用建筑物对与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加大,以减少更多不必要的能源资源损耗。

  (6)民用建筑本身难免对环境有所影响,建筑部门要加以进行控制,使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至最低。

  建筑物需要与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结合和协调,真正实现建筑物的绿色环保,这需要建筑师在建筑物自身和生态环境的角度上出发,对生态环境能够更加的关注和重视。建筑师在建筑物的设计创造上需要具备强烈的热情和新意的灵感,然而同时也需要具备一颗热爱自然的心,将建筑物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一种更加真诚的态度去看待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重视生态环境的心态上设计出更加绿色环保的建筑物。因此,建筑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建筑物的建设场所要加以考虑,对于建筑的本身在位置挑选、方向选择、布局设计、当地地势、当地气候特点等都要进行结合分析,让建筑物能够真正融入生态环境中。

  (2)对于建筑物在能源节省方面,建筑师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心思。建筑物能源消耗方面一直是需要严峻对待的问题,其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更不应轻视,尽量降低能源在建筑物上的消耗。

  (3)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更是一项重要举措,建筑师在建筑物的建设中要尽可能地引进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地热、太阳能、风能、自然光源等。

  (4)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对当地一些可以利用的材料和建筑技术要加以利用,让建筑物的建设成本有所下降。

  (1)建筑师尽可能的利用好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的技术方法,为居民创造天然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证了能源损耗的有效控制,也满足了居民的舒适度需求。

  (5)对居住对象类型要加以考虑,尤其残疾人和老年人,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

  (1)在建筑物的建筑基础上,对楼板的承重能力要进行考虑,为楼层以后的增长提供足够的承重基础。

  (4)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楼层的顶层可以配以空中花园,设置草皮等植被,楼层之间的公共空间可以植入一些绿色植物,这样在净化建筑环境,调节建筑室内温度等方面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5)建筑上层可以配置与之相配套的太阳能吸收板,促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建筑能耗。

  (6)水源的消耗程度需要多加注重,尽量设计相关的中水,污水、雨水等回收处理设备。一水多用,循环使用,以减少人类对水质的破坏。

  (1)在室内的空间布局上要注重考虑环保和节能两个因素。例如在室内设计上应用透光隔板,解决通风和采光问题,家具的设计上可以增设移动功能,适当种植绿色植物,净化室内空气。

  (2)采暖方面的设计,需要结合多种考虑因素,选择倾向于传导性能好的材料,采暖方式主要以暖气片为主,暖气片的包装应该适度减少,保证其散热性能的发挥。合理科学地设计小区的供暖系统,结合节能技术的应用,降低系统的能耗。

  环保节能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也随之强化,民用建筑中引入环保节能技术是一种新的建筑要求,也能促使居民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得到更好地协调。

  自2003年在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下山东济钢和莱钢公司实施我国第一个环境自愿协议试点项目以来,江苏南京、山东青岛、新疆克拉玛依等地相继开展了试点探索。从各地试点类型来看,目前主要是政府和企业谈判型的环境自愿协议,政府作为协议参与的主要方,并通过给予参与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来引导企业参与,而且初始促成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的主因往往是源自政府对企业的“邀请”,企业积极主动参加的较为少见,主要是由于企业尚对参加项目是否能给自身带来利益以及带来多大的利益存在疑虑,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为关键原因之一即为我国现有政策框架内可用于促进环境自愿协议的激励性政策资源不足。目前试点中地方可选用的配套激励政策资源主要是政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供免费宣介服务、给予企业荣誉称号、相关环保专项资金优先扶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等。从已有研究来看,主要是针对排污费用于环境自愿协议可行性的探讨,有哪些可行的激励性政策工具特别是直接利益调控型激励政策工具可创新用于配套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实施,还尚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我国经过6年来的环境自愿协议试点工作,已经摸索了推行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一些经验,未来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加强环境自愿协议发展的激励政策创新,以推进环境自愿协议项目试点向行业和空间上的扩展。

  环境自愿协议是一种集行政管制、经济激励和社会治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环境政策机制,被国际社会认为是环境政策发展的前沿和潮流,用于改进区域、行业部门或企业的环境绩效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不仅在一些OEcD成员国广为受到重视,而且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和南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国际能源署在评估了350项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后发现,只要正确地设计和实施项目,就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既定的环境经济目标,同时也可以降低环境行政管制成本,充分调动环境治理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同国家由于制度环境、政策空间不同,实施的环境自愿协议形式也有很大差别,既有直接的污染物减排项目、碳减排项目,也有清洁生产项目、节能项目或节能减排耦合项目。美国已经实施了联邦层面的50多个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主要涵盖面向节能的能源之星项目、废物处理项目、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等,以企业自愿参与为主。而欧洲的一些国家,如丹麦、荷兰、瑞典、法国、德国和葡萄牙等实施的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政策领域则更为宽泛,包括环境标志、废物处理、绿色供应链、水效率改善、气候变化和改进能效等项目;在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模式选择上,则既有单边承诺型、公共自愿型,也有大量的政企谈判型;既有在联邦一级实施的项目,也有在区域和地区层面实施的项目;既有单一行业部门项目,也有多行业部门项目。但无论是OECD成员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自愿协议实践均表明,环境自愿协议中的激励政策是否到位被认为是项目是否有效以及能够取得多大成效的主因,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中激励政策的设计和使用被认为是该机制有效运行的核心。激励政策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现有政策框架下已有的政策资源;二是创设新的激励政策为环境自愿协议的实施提供配套和支持。各国所采取的激励政策的种类和多寡有很大差异。欧洲的荷兰、丹麦等国家支持政策多样,不但包括政府主动提供信息、技术、宣传等方面的帮助或指导,而且在能源审计、评估、税收、信贷融资方面也实施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措施。而加拿大、英国等一些国家采取的激励政策则较为单调,常采用补贴、碳税或能源税减免等。

  财政政策工具常被许多国家用来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利用财政激励的方式有贷款补助、融资优先权、信贷便利、利率优惠、财政补贴等形式。英国政府给予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企业一定的补贴,并通过竞卖方式激励企业争取优惠政策。丹麦开征了碳税,政府承诺只要企业参与工业能效项目,就可获得碳税减免或退返优惠,而且碳税收入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能源审计、能效项目示范、开发新能效项目的补助贷款。荷兰政府重视运用公共财政支出手段扶持环境自愿协议项目,资助项目的类型非常宽泛,包括节能项目、技术进步项目、各类环保治理项目、新能源项目等,也实施了能源投资补贴返还政策,允许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企业的节能投资从所得税中扣除。

  一些国家通过给予特定税费减免政策优惠来激励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案例多发生在已经开征能源税和碳税的一些欧洲国家,这些国家常采用能源税、碳税、气候税税率减免优惠鼓励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丹麦对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碳税税率减免程度取决于该企业用能类型、能效目标设置水平等因素,在其实施的工业能效项目中,对参与企业给予享受三年内降低碳税税率的优惠,如果企业承诺进行能效投资并在4年内收回,企业也将得到碳税、特定污染排放税退税优惠。英国在气候变化自愿协议项目中碳税减免的政策优惠程度取决于企业完成协议中的目标的情况,如果协议减排目标按照时间表如期实现,则可享受气候税减免80%的政策优惠。瑞士政府也对碳排放削减企业提供碳税税率减免优惠。

  一些国家通过提供免费的环境和能源审计、免费的能效和环境行为评估服务,或以财政投入和补贴的方式承担企业部分审计和评估的费用来支持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丹麦要求参与工业能效协议项目的企业必须进行能源审计,达标企业可以享受能源审计和核查费用30~50%的补贴;荷兰要求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必须进行能源、污染物减排审计,其中政府提供50%左右的审计费用补助。瑞典国家能源管理局则为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免费提供能源审计。

  政府通过提供技术帮助、开展培训、授予企业荣誉奖励、为企业免费宣介等来激励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

  也是许多国家常采用的做法之一。澳大利亚、加拿大政府会为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手册、提供相关技术和政策法规信息、免费开展管理培训等。丹麦政府为参加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潜力评估、推荐最佳使用技术(BAT)服务等。各国实践也表明,获取公众认可、提高自身的社会形象是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的一个很大动力。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挑战项目中,参与企业可以在产品和公众信息公开中使用温室挑战成员的标志;瑞典国家能源管理局在新闻媒体上宣介那些参与项目并成功达标的企业。一些国家也通过在现有的政策法规框架下,给予企业例外豁免来激励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如荷兰允许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毋须遵守强制性的能效标准;德国也允许参与环境自愿项目的工业企业可不再必须开展有法律约束的能源审计。

  结合国外实践状况,我国目前可以直接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政策工具主要有财政、税费、信贷等。本处就各类政策工具的应用状况、支持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006年,财政部在政府预算支出科目设立了“211环境保护”科目,共10大款50小项,使环境保护在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科目中有了户头;财政部、环保部等部门设置的中央环保专项资金、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奖代补资金等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于集中解决阶段性重点环保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财政投入均是以工程项目、政策投资的形式下达落实,重点用于化工、钢铁等重污染行业部门污染治理。但是目前的财政政策体系尚未考虑如何促进环境自愿协议机制的实施,尚未对各地在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时可以运用哪些财政资源予以明确规定,也没有政策导引、指南为行业、地方开展环境自愿协议试点提供支持。

  尽管中国已出台了多项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但现行税制还没有设置专门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税类,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实施有关的税收政策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中的一些规定。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人,减按90%计人收入总额。企业购置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与环境自愿协议机制相关的企业增值税政策规定,主要是给予符合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企业免征或即征即退增值税的政策优惠,如企业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等其他废渣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企业利用废液(渣)生产的黄金、白银等可免征增值税;对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副产品石膏、硫酸等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对利用石煤生产的电力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因为缺乏整体把握,税收政策对环境保护的支持范围和力度不足,不仅优惠手段和形式比较单一、受益企业面较窄,而且由于申报程序复杂,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比较难、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尚未有关于税收激励政策与自愿协议机制衔接的规定。我国也没有开征碳税、水资源税、生态保护税等税类,事实上,从国外经验来看,这些专门的环境税类是配套实施环境自愿协议机制的主要政策手段。

  我国目前排污收费征收采取属地收费、分级管理方式,并实行收支两条线,排污费收入作为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从排污收费征收和使用方向来看,钢铁、化工、造纸、水泥、电力等高污染行业既是征收大户,也是实施该政策的主要调控对象。2005年,电力行业征收额达31亿元,占当年征收总额的25.9%;化工行业和钢铁行业则分别占5.8%和5.0%。排污收费政策为污染治理筹集了大量资金,也对高耗能行业良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目前的排污收费政策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收费标准偏低、排污费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征收强制力弱致使征收率不能保证(许多地方的征收率低于50%),排污费返还观念没有转变等。而且一般都是生产经营较好的企业排污费征缴率高,而生产经营较差的企业执行率差,没有真正起到治理污染的激励作用。我国的排污收费政策具有“准税”性质,也是众多环境经济政策中最为企业所熟悉的政策类别,应该考虑如何创新排污收费政策使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设计之中。

  环境信贷又称“绿色信贷”。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利用信贷工具促进环保给予了高度重视。2007年4月,总理在节能减排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中指出:“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同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利用金融服务加强节能环保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强化环境监管与规范信贷管理紧密结合,在11月份又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这些政策文件旨在促进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联动,利用金融信贷工具引导企业从事环境友好的行为。政策得到中央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中国工商银行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信贷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国家开发银行一方面严格控制向“两高”行业贷款,另一方面建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环保贷款发放额年均增长35.6%。地方金融系统、金融监管机构和环保部门也积极推动环境信贷的实施,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市出台了有关环境信贷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从各地环境信贷试点实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省份和金融机构,还没有实质性推行绿色信贷政策;二是信贷部门、环保部门两部门尚缺乏信息沟通机制,特别是企业的环境表现信息,金融系统还难以及早获取以支持其实施停贷或收回贷款;三是已出台的“绿色信贷”政策文件原则性强,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操作性也较差,也缺少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支持环保项目,也尚没有利用信贷政策支持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规定。

  不同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国,我国的环境审计还未成为一项规范性制度,涉及的领域还基本局限在对政府环保资金的审计评价上,企业环境审计尚处于试点阶段,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主要是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察和排污申报来实施的,仅有浙江杭州等地开展了企业环境审计试点探索。我国能源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在重点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中,政府部门、企业和审计机构的责权利分工界定尚不明确,全面开展能源审计的工作时间还较短,虽然不少地方开展的节能减排自愿协议试点项目中采用了给予企业免于能源审计的优惠措施,但在国家层面尚无政策对此予以规范,这也意味着地方试点实践上尚存在无法可依问题。政府和行业部门为参与环境自愿协议的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免费宣传,授予企业环境自愿协议项目试点企业荣誉称号是各地试点实践的普遍做法,但是在方式和灵活性上还仍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对如何为参与项目的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的认识还不到位,措施也不得力。

  我国现行政策法规中,主要是《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中有关于环境自愿协议的规定。《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三条指出: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的名称以及资源节约、污染防治的成果;对实施国家清洁生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自愿削减污染物排放协议中载明的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级财政安排的有关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也明确提出国家应对实行清洁生产的企业给予支撑和扶植,包括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导向目录和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培训,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对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成效显著的企业,由相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表彰,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该办法还规定排污收费可以优先进行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这些规定可以进一步创新应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实施。

  我国要高度重视环境自愿协议机制的实施,为促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和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建议未来有关的环保政策创新改革,应给予地方开展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时有更多的政策资源可支配、更大的政策创新空间和灵活度来设计和实施优惠政策。可参考国外经验和我国在清洁生产制度中的一些政策规定,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新能源、环保产业等相关法规政策中设置环境自愿协议优惠政策规定。环境自愿协议激励政策创新不仅应考虑如何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挖掘可用于扶持自愿协议项目的政策资源,如改革补贴、财政信贷、排污收费、技术服务政策等,也应根据制度和政策环境的可行性,创新一些新型政策手段来深入推进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建设。如在国家层面设计新型的环境税、碳税、能源税等,明确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在达到既定的目标后,可以给予相应的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各地也应在国家环保部、发改委等中央部门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类激励性政策手段,加快推进环境自愿协议试点实践探索。

  财政政策工具是国外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中常用的手段,财政政策工具应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中,应重点考虑以下两点:一是用于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财政资金的来源如何考虑?二是财政资金对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的奖励标准如何设计?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考虑:①在目前的一些环保专项资金支出政策中增添可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实施的规定,明确指出各类环保专项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环境基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中可结合节能减排工作需要,视各地情况抽取部分资金用于支持环境自愿协议项目;②中央财政政策应允许地方财政设置相关专项预算支出来扶持企业开展环境自愿协议项目,该工作应紧密与当地的环保、发改委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考虑。

  对完成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目标的企业的奖励资金额度可根据协议目标完成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污染减排目标没有实现,则达标基准值以下的减排量不予奖励,如果实现减排目标,则给予达标基准奖励,如果超目标完成协议设置的减排目标,则可根据超标完成的情况,通过设一个奖励系数,据超标完成目标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标准设计如下:A=∑Ai×f1×(Eri-Eoi),(Esi

  在国外,利用税收工具促进环境自愿协议实施是常用的做法之一。在国家层面,我国应加快税制绿化进程,环保税收政策创新改革考虑与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相衔接,相关规定应有一定的弹性和柔性,允许地方通过灵活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环境自愿协议项目。

  从我们在湖北、安徽等地的调研来看,许多好的环保税收优惠政策因为缺乏细化、可操作规定以及地方宣传不到位,造成不少企业对环保税收优惠政策不甚了解或难以获取优惠政策,阻碍了政策效能发挥。中央层面要重视税收优惠政策设计的可操作性,各地或行业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时,应考虑如何更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为环境自愿协议参与企业提供激励。

  规定,并明确对参与环境自愿协议的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环保设备和产品、环保型建筑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可给予减免税额、降低税率、提高税前扣除比例、再投资退税等税收优惠;允许企业抵扣其购置的环保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并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给予税收返还配套政策;对于回收和利用废旧物资的,应在现行增值税法规定的基础上提高抵扣率;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保项目的所得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实行环保投资、再投资的税收抵免或者退税优惠。

  建议结合中国税制绿化进程,创设新的税类并通过实施减免税率等优惠政策来为环境自愿协议项目提供政策激励。目前中国开征能源税、碳税、污染排放税等环境税类的制度基础、技术条件、社会氛围等均已经具备,应该深人可研论证,尽快开征。在税率设计上,考虑根据实施环境自愿协议的企业的节能减排投入或污染物减排目标情况,给予不同的退税率减免优惠。

  环保与金融风险控制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国家层面上,环保部要进一步加强与证监会、银监会、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合作,通过融资授信准人、环境信用修复等环境金融联动政策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选择,使之决策朝有利于环保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信贷风险的控制。应开展信贷政策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试点探索,对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企业给予优先融资的优惠,同时在融资手续等方面简易程序、减少准人限制。出台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等利好金融政策激励商业性银行奉行“赤道原则”,加强对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指导,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污染行业信贷指南等,更好地为银行评贷、审贷提供支持,促进商业银行积极、自觉支持开展环境自愿协议项目。中央和地方都要重视构建环保、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和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可通过定期联席会议、联络员制度或者让金融系统参与或列席环境执法决策等方式,加强环保相关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沟通。

  企业参与环境自愿协议通常意味着企业需要在现有政府环境管制目标下承诺实现更高的污染物减排、能效目标,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污染治理。从前述分析可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是排污收费的主要来源,由于我国的排污费具有“准税收”性质,可借助国外税收政策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做法,实行排污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政策,在环境自愿协议实施中可以考虑将部分排污收费资金作为专项资金,补助给企业用于实施计划。此项政策需要经国务院批准。2004、2005年排污费减免额分别为1040万元和272万元,占总征收额的0.13%和0.02%,减免比例很小,建议排污费改革考虑增加适当减免比例,灵活应用于环境自愿协议项目。

  从国外实施的情况看,有效的公众参与是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我国公众环境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但是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深度不够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环境自愿协议实施全过程都应设置便易的公众参与渠道。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签署前应进行公示,对于公众有异议的企业不予支持。企业环境和能源审计评估报告应予公示,公众投票打分结果应作为企业评比先进的依据之一。积极吸纳公众包括NGO成为自愿协议的签署方,发挥社会力量监督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实施,鼓励媒体和公众对企业违规现象进行举报。

  环境信息管理和是环境自愿协议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涉及各方利益,贯穿协议的签署、执行、评估等实施的全过程,包括企业的产、排污情况,政府激励政策的承诺兑现情况、行业协会的履职情况等信息均应按照要求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等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交流平台,方便企业查询有关信息,包括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环境监测计量跟踪技术和设备、节能减排经济分析和方案比选等信息。

  对于参加环境自愿协议的企业,政府要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就特定行业污染控制政策、技术、管理现状和国内环境自愿协议实践等知识进行讲座,提高企业对环境自愿协议的认识,增强其履约能力。地方政府也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参加自愿协议政策培训,使其了解环境自愿协议的功效,产生参加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动力。对于开展试点的地方政府,上一级政府领导小组或试点项目技术组也要在试点工作实施前给予下一级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开展必要的培训。

  对企业阶段性达标和最终达标情况进行评估是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最为重要部分,是政府决定是否给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给予企业优惠政策的重要判据。评估的组织实施可由项目领导组、技术组来完成,也可由政府认可的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来完成,阶段性评估的时段选择依据设计的环境自愿协议文本来确定,可以是季度、半年,也可以是年度等,对完成阶段性目标的企业,要落实项目协议中的政策优惠措施。对如期按照要求完成协议目标的企业要加大宣传,树立社会榜样形象,扩大政策对更多行业企业的吸引力。

  尽快建立规范的企业环境和能源审计制度,结合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将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与在重点行业企业推行环境自愿协议结合起来,通过能源、减排审计程序减免,结合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加强环境和能源审计政策对于企业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支持。继续运用好荣誉奖励政策,把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和推进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结合起来,根据企业参与的环境自愿协议项目的类型,可选择授予企业环境自愿协议试点称号、碳自愿减排试点企业称号、节能减排自愿协议试点企业称号并挂牌等。也应该继续利用好我国现有清洁生产政策法规中有关环境自愿协议的规定,深入推进我国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建设。

  你们好!抬头望,朵朵白云依旧点缀着我们头顶的这片蓝天,可是,我亲爱的朋友,当你独自一人踏在这校园里的绿茵地时;当阵阵花香迎面扑鼻而来时;当那片片黄叶随风飘落时;当洁白的雪花扬洒在你的肩上时,你是否有些许的欣慰,抑或是淡淡的感伤,在每一天上帝赐予你的86400秒中,你是否曾舍得用其中的一秒来留意、思索一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

  来到工大,曾经的梦成为了现实,但同时还有更多的梦需要我们去实现。拥有美好的校园环境,是我们的共同心愿。用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观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也是每一个工大学子的使命。

  党的xx大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全中国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那么一年就可少砍伐1581666棵树,如果工大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那么一年就可以节约6205000张纸,一年相当于少砍32棵大树。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点点滴滴做起,将环保当作谱写生活乐章的一部分,你会不经意的发现,原来生活里这些跳动的音符又为你撑起了另一片蓝天,那里有鸟语花香,有绿树红叶

  大家好!你们知道吗?XX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由于空气污染、白色污染、乱砍乱伐、汽车尾气等诸多原因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天空已不再像往日那样湛蓝, 河流也缺少了昔日的碧绿,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们生活的一大问题。为此,作为地球的小公民,作为滨海城市的小主人,我们临河里小学的全体少先队员,向大家倡议:

  一、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以崇尚节约为荣,浪费资源为耻,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者、倡导者。

  二、培养节约行为,强化节约责任感。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勤 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六个一”节约活动,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粒米、每一分钱。自觉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机关”;自觉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对家居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巧加利用。积极利用环保能源,自觉白色污染;购物自备包袋,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有效控制污染,使用环保电池,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出门办事多乘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做节能的实践者、环境的爱护者。

  三、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建绿色家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踩踏绿地,不攀折花木,不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踊跃参与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公益活动。及时劝说和制止浪费能源的行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促进者。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基础,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 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我们的家长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 。为了秦皇岛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更美,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变得更美丽!

  你们知道吗?中国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4,森林覆盖率仅为世界水平的60%左右,于是国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期待建设节约型校园。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环境教育是提高我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这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

  当你在这美丽的校园中学习,为我们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着时,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渴望有一个干净的校园,渴望健康的生命,渴望绿色,渴望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增强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让校园、班级环境更加整洁靓丽,我校团委恳切地向师生们提出如下倡议:

  1、废品回收:每班在各自的教室后面设置一个资源回收角(可用纸箱或袋子代替),将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橡胶、废织物等置入其中。

  2、节约用水:用完水后,要及时关掉水龙头;见到滴水的龙头,及时拧紧;避免大开水龙头,提倡使用脸盆洗脸、洗手;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浪费水;有损坏的龙头及时找管理人员更换。

  3、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光线充足时,不要开灯,避免“白昼灯”、“长明灯”的情况发生。

  4、生活节俭:不盲目攀比,不随意浪费粮食,在食堂就餐酌量打饭,节约每一粒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节约美德代代相传。

  6、养成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和废弃物,不制造影响他人的噪声。选购绿色产品,少用一次性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7、维护校园环境:看见纸张垃圾及时捡起,遇到破坏校园环境卫生的现象及时制止,想到校园环境卫生的好建议及时提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约,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校园文明我文明,校园美好我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各自的使命,让知识在纯洁的环境中传播,让美好的心情在学习中延续,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共建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而努力吧!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在国际范围内造成了强烈的反响。顾名思义,可持续发展就是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代价。换言之,就是社会、经济、环境、自然协调发展,不以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联合国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提出了“21世纪议程”,该文件为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具体的行动方向。目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努力进行实践。那么,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如下:(1)公平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但是,人类需求的界定却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2)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不能超过自然环境能够承载的极限能力,也就是说人类的发展不能以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为代价;(3)共同性,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世界共同发展的终极目标,其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相同的,只有全世界共同行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但是它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对环境的破坏性比较大。据资料显示,建筑业消耗了全球42%的水资源、48%的耕地、50%的材料、50%的能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非常显著。目前,建筑业界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给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作用,为此致力于研究探索降低对环境破坏作用的新技术。1998年全球性组织国际建筑和建设研究与创新委员会与可持续建筑环境国际在温哥华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绿色建筑挑战的国际会议,全球30个国家500多人参加这个会议;2000年又在荷兰举办了主题为可持续建筑的第二次会议,与会人员来自于49个国家,接近千人;2002年,可持续建筑第三次会议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全球64个国家1100多人列席了这个会议;2004年,非洲、拉美、加勒比地区、中东欧、东南亚、中国上海举办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建筑国际会议;2005年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会议又在东京召开,这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均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国家投身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中。

  目前,可持续建筑或者绿色建筑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学术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政府的重视,并且不断致力于实际的建筑活动中。

  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十分发达,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早期的建筑行业只需要为人们提供栖身之所,然而现在则越来越注重房屋建筑的舒适度。随着我国经济能力的不断加强,建筑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成为了促进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大幅领先于西部地区,这就造成建筑业阶段性建设不明显。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城乡建筑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房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新增建筑面积年均达18亿平方米,已建成建筑面积达到了400亿平方米。然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提高资源利用率,尽量降低环境污染,是非常有必要的。

  据资料显示,虽然我国很多资源总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却不乐观。如我国人均天然气储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人均煤炭储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50%,人均石油储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2%;此外,由于我国可持续建筑的建设起步比较晚,因此,已建成的大多数建筑的节能环保要求并不达标,这极大地增加了我国资源的消耗量,据统计,在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的30%,而在一些城市,这一比例提高到了70%,因此,我国建筑节能降耗的潜力是非常大的,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的取暖能耗达到了世界平均值的3倍。可见,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建筑,这也是确保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

  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致力于研究可持续建筑,主要是以单个建筑物作为试验对象并且不断改进试验方法。为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动可持续建筑的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应用建筑节能环保材料,并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节能环保标准。目前,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短期内实现欧美国家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模式,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种难度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技术上的。但是,这却不妨碍我们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建筑的推广模式,根据我国的地域特色,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选择性的引进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建筑发展模式,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建筑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标准,然后以此为参照,逐步推广可持续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具体如下:

  (1)建筑材料的选择:政府部门可以给与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建筑企业相应的政策和税收上的便利优惠,减轻它们经济上的负担,同时,对于未按规定使用或者未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建筑企业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

  (2)建筑材料的生产:积极鼓励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利用废弃资源生产节能环保型材料,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3)建筑设计的标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修订。具体来说,就是在执行现行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上,从建筑的设计、建设、使用等各个环节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要求,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确保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积极推广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它代表了建筑企业的发展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致力于提高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同步,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真正致力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推广可持续性建筑是非常有必要的。

  [1].范建婷 《中国建筑业发展轨迹与产业组织演化》 上海财大出版社 2008

  一、注重质量,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工作。委员会负责初审的立法项目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为了确保这两项立法任务的完成,委员会按照“围绕中心、突出特色、急需管用”的工作要求,有效整合立法资源,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中落实土地用途空间管制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中饮用水水源保护与补偿费用等问题,加强调研论证,充分沟通协商,抓好法规审议,提高立法质量。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已分别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和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两部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我省土地利用和水源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做好20件法规行政强制清理和15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重点解决与行政强制法等上位法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等问题。此外,还参加了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湖泊安全立法座谈会和环境保护法修改研讨培训班,就太湖流域管理体制和环保公益诉讼等发表了意见,得到了全国人大环资委领导的好评。

  二、突出重点,努力抓好执法检查审议意见的跟踪落实。执法检查能否取得实效,关键看审议意见能否得到落实。委员会主要协助常委会做好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委员会按照“一抓到底、务求实效”的要求,在制定跟踪检查方案、听取有关部门汇报的基础上,4月6日至15日,组织三个检查组,由委员会领导带队,赴杭州、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6市,会同当地人大常委会,对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目前,18个具体整改问题已全部基本得到解决。同时,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检查和满意度测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再审议、再跟踪、再落实,评审结合,互融互补,收到了良好效果,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也推进了我省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的贯彻落实。

  三、深入实际,积极做好测绘管理条例执法调研工作。受常委会委托开展测绘管理执法调研是委员会的一项重点工作。为确保测绘管理执法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委员会在制定调研方案、听取相关部门汇报的基础上,于7月上中旬组织三个调研组,由委员会领导带队,赴杭州等9个市、15个县进行了执法调研,并形成了执法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执法调研报告既肯定了测绘管理执法成果,又指出了一些市县基层领导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认识不足、执法主体不明、投入尚未到位、成果共享不够等薄弱环节,同时,还提出了加强测绘执法工作的相关建议和要求。这些建议和要求转送省政府后,得到了省政府的采纳和落实。还参加了首届“浙江生态日”活动,参与了常委会对预算审议专题询问和省国土资源厅部门预算审查,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做好提供环境保护监督相关材料工作。

  四、加强沟通,认真做好代表议案审议和建议督办工作。为确保议案审议和建议督办任务的完成,委员会对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9件代表议案审议和常委会交办的1件重点督办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别征求省政府有关部门意见,严格执行议案审议和建议督办的程序、时限和要求。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领衔代表“面对面”协商沟通,以提高办成率为重点,加强议案审议和建议督办工作,推动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尤其是重点督办治理浦阳江跨界水污染建议,多次召开建议重点督办工作座谈会、交办会和协调会,形成合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代表对议案审议和建议督办结果表示满意。目前,议案审议结果报告已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建议重点督办报告已经第六十九次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同时,还邀请代表参加委员会相关活动,就生态补偿组织专业代表小组活动,进一步发挥了代表的作用。

  五、求真务实,不断推进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委员会始终把自身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一是认真学习。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抓手,不断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等依法履职所必备的知识,准确把握人大工作特点和规律,增强履职意识,强化履职责任,进一步提升整体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转变作风。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研,掌握实情,形成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等主任会议成员重点调研课题在内的一批专题调研成果,增强了委员会行使职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健全制度。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清白做人、明白干事,使委员会各项工作都能规范有序。四是加强了与省内外人大有关方面的联系和交流,参加全国人大环资委全体会议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城乡座谈会,接待全国人大环资委和省内外环资委(相关委员会)9批,学习和借鉴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与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深入、不到位的问题。在立法方面,如何创新立法机制,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在监督方面,如何创新监督方式,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在代表工作方面,如何创新活动方式,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在自身建设方面,如何加强委员会各项建设,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等,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2012年是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最后一年,也是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我省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攻坚期和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期。委员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举会一致,凝心聚力,继续抓好立法、监督和调研工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工作。发挥好法规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列入一类项目的有海域使用管理条例。为确保这一立法任务的完成,委员会将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重实效”的原则,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把握好立项、调研、起草、审议等各个环节,掌握并解决好立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注重法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努力把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解决在常委会会议审议之前,确保这一法规年内按时出台,促使制定的法规更加符合实际、体现民意、切实可行、发挥作用。列入二类项目的有土地登记条例、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条例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委员会将积极开展前期调研,为下一年度立法做好准备。同时,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做好有关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

  二、协助常委会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审议。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是监督法规定的重要监督形式。根据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委员会主要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做好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审议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委员会将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思路,本着把情况摸实、把问题讲透、整改落实的目的,着力抓好会前调研、会中剖析、会后反馈、跟踪督办四个关键环节,力求为常委会审议提供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切实增强审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再形成审议意见,督促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整改。对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不得力、不到位的,要求查明原因,重新办理,推动有关问题切实有效解决。继续通过新闻媒体和人大网站公开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并适时公开常委会审议意见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整改落实结果,增强透明度,促使人大监督工作更有力度、更具深度、更富实效。同时,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做好有关监督调研工作。

  三、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途径。鉴于目前节约集约用地问题突出的现实情况,委员会在搞好立法和监督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主任会议重点调研课题,着重抓好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调查研究。委员会力求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水平、土地利用配置、土地利用绩效、土地利用监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尽可能翔实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同时,注重调研成果的运用,将调研成果更好地运用到行使职权的实践中去,努力提高议事质量和决策水平。使调研成果在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双重压力和两难局面,努力实现我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能线篇:节能环保的建议范文

  自1999年以来,原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推进生态工业、促进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探索。截止到2013年4月,已通过验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个,批准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业生产领域或者说发展工业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对于全国推动传统工业生态化转型、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和先导作用[1]。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5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10年3月升级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食品及乳制品、机械深加工及成套设备制造、新材料及环保产业等特色产业群体。在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同时,如何将生态文明深入到园区各个方面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通过借鉴我国现有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情况,为马鞍山市基于生态文明全面创建生态示范园,特别是建设生态文明家园提出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超越工业文明的更高层次文明境界,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1]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能量传递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模拟自然系统,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2]。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绿色工业是落实生态文明强有力的保障,要确保园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一是做好绿色招商,有的放矢,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半岛APP体育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环保节能型项目入区;二是严把环保准入关,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耗水”项目入区;三是鼓励入区企业开展IOS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四是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绿色教育涉及绿色校园构建、生态环境教育等多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整合绿色环保、自然生态信息和处理的能力,使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有机融合。一是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学校生态绿化,精心打造校园生态文明;二是开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课程等有关环境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相关知识;三是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和环保宣传活动,如校企结对手拉手开展环境教育;四是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建设绿色建筑不仅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可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增加环境舒适度。一是制定奖励办法和行动方案,激励与促进园区内绿色建筑的建设;二是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小区、绿色节能建筑等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全面展开;三是关注绿色建筑发展的最新动态,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绿色建筑。

  绿色社区主要标志是健全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完备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健康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居民整体环境意识较高[4]。一是做好社区环境卫生长效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社区环境整洁干净;二是做好垃圾分类,提高废物利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三是做好社区绿化,点线面相结合,打造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的宜居社区;四是创建信息交流平台,提倡废旧物品再利用。

【推荐资讯】

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 环保节能

Copyright © 2012-2023 半岛·APP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00072号-2